上遂无条陈。
而后秋意人舍弃家业,出外远游,持续着近乎自我放逐的剑客修行,说不定即是受此番会面的影响,矢志追求剑道至高,并藉以稍遣丧父之痛。
从时间上推算,离开浮鼎山庄后不久,独孤弋便在平望驾崩。
多年来,萧谏纸一直相信异人所说,只有“天劫”才能收拾得了天下无敌的阿旮,独孤弋在战场之上、决斗之中,已无数次证明了这点,例证多到萧谏纸无法忽视。
武皇帝驾崩之后,萧谏纸用尽各种手段,取得司天台、太史局的文档,甚至设计拷问司天台的大监,得知帝崩当日,京郊曾降天雷,地化泥流,涧洪爆发————这些都是“天劫”的征兆i并非独孤容一派胡扯矫作,用以遮盖眞相的烟幕。
不计国家发生大事时,必然会有的街谈巷议、童谣谶语,眞正坚持武皇帝是被人刺杀的,到头来只有一个待罪守陵的十七爷。
独孤寂和他谈过之后非常失望,他一直以为萧先生是可以理解自己的。
这极可能是萧谏纸此生最大的盲点。
近十年来,他才慢慢察觉其中蹊跷,试着将异人的“天劫”说放置一旁,纯以审案的角度,来看待此事中得利的一方。
即便如此,独孤容是否眞刺杀了兄长,萧谏纸并无定见,正如缺乏凶器的凶案最是难办,世上想要独孤弋死的人,还少得了幺?只是谁也杀不死他。
这事是办不到的,包括他自己在内。
思路受阻,萧谏纸开始尝试以独孤弋的角度思考,想知道他回浮鼎山庄到底是为了确认什幺,又为何没有来找自己……当往事一幕幕浮起,再与那“预言”相参照,他终于明白独孤弋早他一步发现的是什幺。
独孤弋不算精细,认识他的人,不会以“聪明”形容他,但他拥有某种独特的天赋直觉,恍如野兽,总能敏锐地嗅到血的气味。
这事从一开始就错了。
异人传授两人武功兵法,寄望他们做的,并非争盟争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