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又与王琰年龄相仿,本也是少年时“抹泥”的玩伴。
父母也放心,三人都乐意。
选个“利远行”的黄道吉日,主仆三人拜辞双亲,告别妻子,起程赴京。
一路上游山玩水,潇潇洒洒,迤逦来到京师,找个客栈住下,又分别拜见了几位父辈的朋友,就专心一致准备应试。
八月金秋,贡院开科,各路举子纷纷前来为前程而拼搏。
三场过后,皇榜招揭。
王琰不负众望,得中第十五名进士,尚属二甲之列。
主仆三人心中高兴,单等皇恩浩荡,封官进爵,便当衣锦还乡。
京师是何等繁华,三人又一身轻松,于是游市、观灯、跑马、戏艺,悠闲快乐。
一等就是十天有余,眼见周围举子纷纷授官离去,留下者渐呈焦急慌乱之态。
因每届科考,朝廷空缺授补完毕之后,余下的都授予“候补”之职,在家等待。
一等二、三年,十几年,甚至终身老死不得其官者皆有之。
王琰自持甚高,又名列前矛,自不以为然。
倒是李强心思慎密,多方打听。
原来封官授爵尚需筹备仪金贿赂,礼重者,有望到富庶肥沃之地、任油水丰厚之职;礼轻者,只能赴荒蛮贫瘠之处,坐清水寡淡之位;无礼者,只有等待“候补”了。
王琰年少气盛,初出茅庐,那里懂得这些玄妙。
此时方才着急,好在家庭尚不饥寒,出门也带得不少金银。
赶紧补办礼仪,勉强赶个晚集。
果然不出三日,圣旨到来,授王琰为四川青城县知县职,即日上任。
三人正在高兴之际,左右举子纷纷进言道:“此地不可去,宁为‘候补’不去青城!”“年兄此去,凶险多多,望谨慎行事!”听了这些言语,王琰直直地纳闷:“青城地处天府之国,乃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生富庶之地。
为何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