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好卫生还不错,挤就挤点吧。
正房和厢房什么的不用想了,早就有人住上了。
周义仁的新住处安排在了正房旁边的耳房里,耳房面积较小,不过只住他们两个也算宽敞。
进了大杂院,杨东旭就在想,要是他能把这个大杂院买下来该多好啊,以后就算一辈子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吃喝不愁了。
这可是内城,距离故宫也不是很远。
这里以后就是妥妥的市中心,而且还是在什刹海,不远处就是前海,说是海景房都不为过,绝对的黄金地段啊。
安顿好后,这几天有些委靡不振的杨东旭马上就兴奋起来。
不说大杂院比学校热闹,爷爷奶奶孩子一大堆,有人玩。
大杂院里虽然住户不少,不过都是在一个大院子中。
所以新搬进来用户,来了什么样的人很快就会在院子里传开。
不久之后,周义仁是被平反的大知识分子,刚被调回北京工作,以及杨东旭这个干孙子的身份就被打听得一清二楚了。
一个小老头带着一个干孙子并不稀奇,当初被打倒流放到下面劳动改造的人,家破人亡的很多,没死已经算是周义仁命大了。
没死肯定是在乡下遇到了好人家照料,这是很容易推理出来的事情。
而现在平反调回城里来了,为了报答当初照料自己的恩人,认人家的小孙子为干孙子,带回城里上学照料,让人家小孙子将来更有出息一些,也是可以瞬间脑补的故事。
所以虽然来的时间很短,一个知道感恩的大知识分子,以及一个活泼嘴甜的小男孩,很快就融入了大杂院的生活中。
相比于杨家村的孩子的玩具,城里孩子的玩具要精致一些。
洋火皮城里的人是不玩的,他们喜欢玩洋火枪和弹弓枪,然后就是滚铁环。
这年头你要是能滚上铁环,腰间系着皮带,旁边在挎个水壶,再来一双白色回力鞋,戴个军帽,那你绝对是
-->>(第2/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