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风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0节 釜底抽薪(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各地盐帮之间,原本就有一些联络,故此神州军利用这个渠道,迅速组织起大量游兵散勇,形成一支支令清军头痛不已的新式义军。

    他们不似过去的义军那样,行走地方要粮要饷。而且他们也完全不攻州县,甚至他们连个大寨几乎都没有,他们只有按照未来的州县的划定的一块块活动区域。

    这些义军,基本全是一些来去如风的骑兵,装备倭刀、左轮,在几乎所有清统治区内活动,这去部队的建议就是姜勇的娃他老舅一一房必正。

    而且,他们的补给大部来自海上或者大江、大河,这些清廷已经完全让与神州军的通道。深入内陆的地方,接受的往往又可以接受飞艇或者盐帮网络的补给。

    现在,他们执行的正是对于清统治区最后经济的破坏工作。不但袭击内陆的盐厂,而且完全切断清廷盐路运输,使断了海盐的清廷政府在食盐之上进一步困难。

    最可恶之处在于,他们不但破坏盐路运输。而且,被他们攻击过的盐场一般都无法恢复,因为器具尽毁,盐工尽失。再想找到会煮盐的人,也是件极为困难的物事。

    况且,近海岸的地方,又尽是神州军战舰攻击的地方,敢有个开工举火的地方,大约都会一顿炮弹侍候。甚至别说煮盐,连打桶海水都有些难了。

    现在,唯一还可以安心煮盐的地方,却成了靠近北京,而又重兵防守的天津附近的,百姓们的重要收入来源。只是熟手太少,生手煮出来的咸盐又尽带些苦味,就这样的苦盐,在清统治区中也是不容易弄到手的。

    这仅仅只是经济侵略一个较为显著的方面,由于“走私”或者说清廷官员们为了自己的财路,而向中华神州的工业品大开商路通道,使得清统治区的白银流失更加严重。由此钱价常跌降、银价一个劲的上涨,再也跌不下来。

    无奈之下,满清朝廷,只好自取自前顺、前明国库之中或者抄没的官员家财积累下的财富之中,向市场填补白银。

    经济战争的威力在经过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