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聚赋,助陛下创业,今年齿衰朽,尚能何为?闻陛下信人谗言,疑及宗奭,究为何意?”朱温被她一驳,说不出甚么道理,又恐储氏变脸,将日前暧昧情事,和盘托出,反致越传越丑,没奈何假作笑容,劝慰储氏道:“我无恶意,幸勿多言!”储氏夫妇,乃谢恩趋出;朱温也未免心虚,即令侍从扈跸还都。
张全义对朱温忠心耿耿,其它诸镇有的顺服,有的自立为王,还有的干脆起兵造反了!
且说唐祚已移,正朔复改,梁廷传诏四方,不准再用前唐年号。各镇多畏梁主势力,不敢抗命,独有四镇未服,仍奉唐正朔,且移檄讨梁,兴复唐室。看官道是那四镇?就是上文所说的晋、岐、吴、蜀。小子略述来历如下:
晋:即河东,为沙陀人李克用所据。因黄巢僭乱,入征有功,拜河东节度使,加封晋王。唐亡后不服梁命,仍称天祐四年。
岐:即凤翔,为深州人李茂贞所据。茂贞本姓宋,名文通,讨黄巢有功,改赐姓名,官拜凤翔节度使,累封至岐王。唐亡后亦不服梁命,仍称天祐四年。
吴:即淮南,为庐州人杨行密所据。行密少为盗,转投军伍,乘乱据庐州,平黄巢余党,得拜淮南节度使,晋封吴王。唐昭宣帝季年,行密殁,子渥嗣职,因见晋、岐不受梁命,亦奉唐正朔,称天祐四年。
蜀:即西川,为许州人王建所据。建以盐枭从忠武军入关逐黄巢,得补禁军八都头之一。嗣入蜀并有两川,封至蜀王。唐亡后不受梁命,因天祐为朱氏所改,不应遵名,但称为天复七年。
那时四镇变做四国,与梁分峙中原。晋最强,次为吴、蜀、岐。四国移檄讨梁,梁亦传檄讨四国,这真叫作中原逐鹿了。
却说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吴王杨渥、蜀王王建,有志抗梁,移檄四方,兴复唐室。当时四方各镇,号称最大的,为吴越、湖南、荆南、福建、岭南五区。这五区见了檄文,并没有甚么响应,转令晋、岐、吴、蜀四国,亦急切未敢发难。究竟这五镇军帅,是何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