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逃荒种田,农门长姐养家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7章(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又有一艘沉船被打捞出来,这一艘船船体长约30.40米,后命名“南海一号”。

    可这两艘船,比起在宋代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记载的海商之舰,那是小巫见大巫。

    在那本书的记载中,小船都能承载二千料至一千料,还另可载二三百人。

    料,是古人对船舰载重的计量单位,一料等于一石,一石相当于今天一百二十斤。

    这还只是一艘小型船舶的承重能力。

    在北宋宋徽宗宣和五年,朝廷因要访问高丽,诏令浙江定海船坞制造巨舰。

    一艘是鼎新利涉怀元康济神舟。

    一艘为循流安逸通济神舟。

    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录,这两艘大型船舶载重达三百六十吨,排水量可达一千吨以上。

    顾瑾眼前眼前的这一艘船舶,比那些曾经记载过的大型船舶有过之而无不及。

    并且它的造型非常像福船,船高大似楼,顾瑾数了一下,一共有四层。

    一般的福船,最底下装的是土石,目的是压舱、增强船的稳定性。

    类似于盖房子,建基石,稳固房屋。

    第二层,是居住舱室,船上的人们一般居住在这层。

    第三层,是操作场所,厨房,储水仓,货物,动物等都在这一层。

    最顶层则是作战场所也是防御阵地。

    不过,顾瑾眼前的这一艘船舶虽然很大,但相比专家考证的郑和宝船,却不够看。

    郑和驾驶的船舶,它的排水量超万吨,如此巨大的排水量,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舰!

    他收复台湾的船舶,上面更是配有“三桅炮船”,还配备各类大炮五十门。

    顾瑾当时看到那一部纪录片介绍时,也是非常惊讶的。

    在没有机械加持的时代,完全靠人工造出如此大型的船舶,真是难以想象。

    眼下,在见到缩小版航空母舰的实物时,顾瑾感到非常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