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工业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三章 收购计划(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6080;广告纯净版)

    消费就是减少或者简化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产品直接从制衣厂就能达到消费者手里,也就滤过了中间一层层的信息费,卖家的价钱降低,买家购买使用的金额也减少,但所得的利润是差不多的。

    在六七十十年代的时候,一直都是简陋的“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一层防水布就能隔出一个空间,所有一模一样款式的衣服就这么堆在地上,几块钱一件,成批销售,那个时候的生意就很火爆,但是现在到了经济慢慢发展的时期,反而卖不出去。这只能说生活慢慢的在变好,许多人对产品的要求往上升了,现在的产品不仅要追求速度,还要追求质量与创新。

    黄贺大概计算过,如果把制衣厂重新建立起来,收购并入自己的毛毯厂,共用“胜天”这个品牌,发展规模快速化将会成为制衣厂的优势。一个是“胜天”这个牌子,在“热得快”上使用过,有着一定的客户来源与前期知名度。少走了一大条弯路,直接就可以走上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创造出自己特有的品牌化市场。

    当然价格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是按照制衣厂批发销售的话,一般批发市场走的都是低价格路线,靠的都是薄利多销。黄贺找袁攀统计过,这些年来,年销售成交量上亿的厂家不在少数。

    况且从目前消费者的需求来看,农村地区和城镇的低收入人群是绝对是批发市场的忠实客户。虽然现在全国经济都在慢慢变好,但是穷人究竟还是占大部分,所以绝对是不用愁客户来源的。

    按照这么来说的话,只要制衣厂有着低廉的价格、丰富的款式品种、款式翻新速度,就绝对能够大火一把。

    黄贺在路上问了刘向阳制衣厂倒闭的原因,刘向阳说是服装质量有问题,不过关,但不知怎么的都给销售了出去,而且在卖的时候还打着假一赔十的口号,到了客户手里之后,没过几天就出现了服装走针粗糙,布料破损,衣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