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姐夫是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节(第4/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此后建文、永乐两朝科举的焦点,仍在南北士子如何录取上。朝堂上的南北官僚对此也吵吵闹闹。

    可以说,任何一期的科举,都会制造出巨大的争议。

    不只如此,科举的平衡问题也关系到了国家的根本。

    朱元璋当时因为此案大开杀戒,也有深层次的原因。

    正所谓得国之正,唯汉与明,这短短的八个字,绝不是虚言。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除了明朝的创建来源于驱逐鞑虏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明朝是自唐朝之后,第一次恢复了北方故地,弥合了南北汉人的大一统王朝。

    后世之人,可能对此并没有过多的感触,天然认为南北汉人同出一源,并没有内外之别。

    可是明初时,却不是这个样子。

    要知道,从公元九百年开始,大量胡人进入中原,异族开始进入了漫长的统治北方时期,于是燕云十六州痛失,再之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整个天下,其实一直都是南北朝割据的时代。

    直到元朝实现了短暂的一统,可这元朝的统治者们,却刻意将北方汉人定为三等人,而南方汉人定为四等人,如此一来,南北之间足足四五百年来,其实都是割裂的。

    他们虽然继承人同样的文化,流淌着同样的血液,却被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们强行割裂开来。

    后世曾有无数的民族,明明同出一源,却因为种种原因,反目成仇,以至兄弟相杀,手足相残。

    而到了大明开始,这分裂了五百年的南北汉人,才开始真正的进入了大一统的王朝。

    可即便如此,在大明初期,彼此之间的习俗还是略有分别,比如南方人崇文,而北方因为常年的战乱,因而更加的尚武。

    于是,在朱元璋定下了科举之后,这种矛盾就开始显现了。

    朱元璋定下科举的目的,倒不是因为这些会做文章的读书人当真能够成为合格的官员,本质上,他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举的手段,让天下的人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