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的印刷作坊,销量不能再拘泥于十万份,而是百万份。
打算更快地推动印刷的产业,利用规模的优势,继续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他还想推动炭笔,毛笔的使用成本太高了,所需的纸张也是惊人的,给士人阶层用,自然可以挥洒自如,可寻常百姓,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成本。
细小的炭笔,可以节省纸张,也更加便捷。
当然,张安世还打算请人专门制定出一套廉价的启蒙用书,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通过图画的形式,印制出来,而后送至报亭中贩卖。
这个时代,即便是最寻常的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是巨大的。
盖因为接受知识的成本,实在过于高昂,远远超出了寻常百姓的接受能力。
正因如此,所以如何做到最简单的提高识字率,这天下的驿站还有报亭,也有许多的文章可作。
大明自有无数的百姓,千千万万的子民,用朱棣的话来说,叫江山万里,百姓亿兆。
可再多的百姓,倘若不能识字,不能有一技之长,这人口的数目,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将他们变成一个个真正的人,才能汲取到力量。
时间在无声无息地度过,很快,一个多月过去。
这段日子,张安世过的很是充实,他每日埋头在自己的值房里书写,偶尔也将一沓沓的稿子送去邮政司,而邮政司,再根据宋王殿下的构想,予以回应。
有的实在办不成的,索性也就说明难处。
有的可以办成,自然欣然表态。
还有的,一时之间,大受启发,更是热切无比。
每一次张安世让人送来的稿子,胡穆都极小心地对待,先将这稿子叫人誊写抄录数十份下发,而他自己,却将原稿小心收藏下来。
慢慢的,自有文吏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不免好奇道:“大使……原稿还是封存吗?”
胡穆只点点头。
文吏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