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沉眉道:“怎的你来请罪了?”
朱高炽道:“儿臣惭愧,此事……确实是因儿臣而起。陛下的几个龙孙,除了瞻基之外,儿臣一直希望,能够护他们的周全,将来分封到了海外,最好……妥善一些。因而,便命……”
这前因后果也算是老老实实交代了。
朱棣骤然之间,其实已经明白了,于是道:“所以主意打到了朝鲜国和倭人的头上?”
朱高炽如实道:“正是。”
朱棣却道:“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朱高炽露出一丝尴尬之色,却还是硬着头皮道:“是。此事都出自儿臣的私欲,若非如此,如何……”
朱棣倒没有生气,反而带着几分感触地叹了口气,道:“朕辛辛苦苦,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你念兹在兹,也是为了你的儿子。咱们姓朱的,总要操儿孙的心。你起来说话吧。”
朱高炽站起,束手聆听。
朱棣道:“此事……”
朱棣手搭在御案上,下意识地打着拍子,若有所思。
却在此时,突然之间,鼓声如雷。
那远处的鼓声,竟传递到了文楼。
朱棣一听,脸色阴沉。
朱高炽亦是脸色微变。
这是设于午门之外的登闻鼓。
所谓登闻鼓,乃是太祖高皇帝,沿袭了前朝的经验,设于宫外的鸣冤鼓。
按照大明律,凡有冤民申诉,且这冤情重大的,皇帝听闻鼓声,便需亲自受理,官员如有从中阻拦,一律重判。
只是一般情况,寻常人是不敢跑去敲打登闻鼓的!
一方面,那儿有专人管理,且一旦敲打,就意味着是千古奇冤。
可这登闻鼓,已经许久不曾有人敲打了,此时猛然响起,对朱棣而言,这必定是出了大事。
而对朱高炽而言,这一年来,都是他监国,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登闻鼓一敲,朝野内外震动,这也说明他的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