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家请我当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节(第4/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若是这次再失了粮草,神仙也救不回来自己的性命了。

    想到此处,瘫在城墙地面上的越效忠鼓起最后一丝勇气,下令道:“不……不……不许降!死战……死战到底!”

    张顺见他们冥顽不化,也不再言语,直接下令义军装入火药炮弹,对辉县城门进行射击。

    这些人都是泥腿子,哪里懂得如何用炮?好在义军也捉住了几个京营炮手,便命他们进行释放。

    为了避免这几个俘虏使坏,张顺还特意亲自查看了一下这十门大炮炮体上的铭文。

    张顺端详了半天,才勉强识得那火炮的铭文内容。其中包括铸炮人乃两广总督王尊德,炮重两千斤,炮长八尺,弹重15斤,用药七斤八两。

    张顺直觉这数据有点夸张,可是又不得其要,便躲得远远,才下令释放。

    只听得一声炮响,辉县城门应声而破。张顺手中大炮也不少,竟然不料这火炮威力如此巨大,不由吓了一跳。

    第318章 夫妻之道

    明末中国的火炮来源路线大致有三条:

    一个是本土自制,代表型号便是各种型号的将军炮和虎蹲炮,明显的特征是炮身带有铁箍。

    这种火炮倍径较短,在十倍到十四五倍之间,射程较近。但是胜在材质优秀、重量不大,利于野战,大量装备边军。

    一个是“吕宋大铜炮”。是明朝官员从西班牙占领的吕宋,也就是后世的菲律宾偷师而来。这种火炮倍径在十八左右,炮壁稍薄,威力相对差一些。

    还有一个是来源于澳门葡萄牙的红夷大炮。由于明朝面临的军事威胁,朝中西法党全面学习西方红夷大炮。他们从翻译西方火炮射击理论、铸造书籍到雇佣炮手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当时中国缺铜,按照西方铸造铜炮的方法实则负担不起,便利用本土铸铁技术进行铸造,成为当时世界上除了英国、瑞典之外第三个掌握铸铁火炮技术的国家。

    张顺自己研究设计的“黄金炮”,

-->>(第4/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