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这千军万马的命就不是命吗?”。
张顺知晓这赵鱼头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万一到时候自己失约了,他已经准备用自己的性命承担这次责任。
张顺劝了又劝,赵鱼头也依旧没有改口,张顺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得由他去了。不过,他心中却不停的祈祷,希望天气能冷一些、更冷一些!
虽然张顺只和其他义军统领约定了短短三日,如今他却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度日如年。
特别当时“闯王”抓到了官兵的一个信使,才得知官兵最近缓攻的原因。
原来这官兵对义军的合围已经基本完成,垣曲县看似存在的缺口,也只是官兵“围三阙一”的计谋罢了。他们只是在等待京师派了的监军太监杨进朝赶来,以便他独揽如此大功而已。
如今杨进朝日夜兼程已经赶到,只需整顿一两日,便能对义军发起最终进攻。若是义军在这渡河的紧要关头,再有所迟缓,恐怕便就会遭到全军覆没的下场。
张顺原本就对这段历史不甚熟悉,更何况就算张顺能够牢记在心,如今历史上的细节也已经被他搅和的乱七八糟。
只是为了安众人之心,张顺还不得不强忍着不安,反过来安抚外面的义军,屋里的妻妾。
当天夜里,张顺端坐在军营,强作镇定,却也不敢休息。他只能时不时询问义军派遣出去斥候的动向,询问是否有新情报,询问是否有斥候失去联系,依此判断官兵的动向。
至于渡河之事,非人力所能为,他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只是到了这时候,其他义军统领却是等不及了,他们一起赶来向张顺问询渡河之时。
张顺深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道理,便强笑道:“此时已成,还请诸位子时收拾物件,只待寅时出发渡河!”借此又拖延了半宿。
诸将闻言大喜,只道张顺胸有成竹,他们便连忙连夜收拾物品,准备出发。
只是这两日天气转寒,狂风大起,很多义军士卒、家属连
-->>(第3/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