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唐末的王仙芝、黄巢起义(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大量的名望。然后曹州以及周边的地区开始传诵一首民谣:“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这个我们可以断定就是黄巢让人搞的。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一个新鲜的把戏了,曾经封建王朝第一次人民起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曾经用过这个伎俩。吃鱼从鱼肚子里吃出来一块布,布上面写着“大楚兴陈胜王”,结果成功的聚拢了人心。可能我们现在看着很荒谬,但是在当时还是真的很有号召力的。

    能好好的生活,没有人愿意冒死造反,所以黄巢最终决定起义,还是有原因的。

    当时他家族的“生意”遭到了官府的重点关照,他一不小心被抓了个现行。后来家族花了不少钱,这才把他捞了出来,但是此后家族一蹶不振。他屡试不第的愤恨和家族日益衰弱的现状让他对于大唐王朝十分不满,财路断了,官路断了。那你说说这个黄四爷到底应该往哪走!

    而此时王仙芝带着义军打到了这边,黄巢找他的几个好哥们一商量干脆反了算了,于是散尽家财,扯大旗造了唐王朝的反。

    再说黄巢和王仙芝合军之后,王仙芝为大统领,黄巢为二统领,尚君长是军师,余下的众人各自任大将。

    按理说,现在义军有数万人,也算是规模那也算是相当大了,就算是几万的流民政府都应该知道了,但是唐僖宗一直到了现在,还根本不知道天底下有这么大规模的起义。

    有人说唐僖宗昏庸,但是这件事并不能全部怪唐僖宗,奸臣当道,他也有无奈。

    当时有个大宦官叫做田令孜,独掌大权。他就是隐瞒不报,就算是唐僖宗问起来了,还是不说。他不说,那唐僖宗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并不是皇帝主观的想法。

    《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的康熙有一句台词说的好:“这些朝臣就是朕的手,就是朕的眼,朕的耳朵,他们说什么我只能听什么,他们给我什么,我才能看什么。”基本上当时的唐僖宗也就是这个情况。

    这里还有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