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之后,而且朝廷微弱,这个时候,谁还愿意接受朝廷的领导,而且大唐的钱粮基本上都是依赖江南,现在江南藩镇强大,基本上没几个节度使还好好地给朝廷运送物资,这样一来,朝廷更加的贫穷,势力自然更加的衰弱。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和连锁反应,江南这样干了。等到黄巢打到了北方,北方也是同样的局面,大小藩镇都开始找机会发展壮大,抢夺地盘。唐末藩镇相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而朝廷越来越弱小,渐渐的只作为一个精神象征了。
而唐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藩镇壮大,朝廷弱小。这一点和东汉末年惊人的类似。
而这些藩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朱温和李克用,在江南比较典型的就是高骈。
而黄巢起义的失败的原因我们在黄巢退出长安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说清楚了,在这里这里就不再说了,我们主要是给黄巢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
黄巢算是一个小地主阶级出身,但是却能最终成为农民阶级的领头人,发动了撼动大唐统治基础的起义活动,并且沉重打击了昏庸腐朽的唐朝统治。顺便提出了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平均思想,从这一点上来看,黄巢这个人是有其革命性的一面的,是一个英雄式的农民革命家。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黄巢起义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把大唐搞了一个底朝天,这也有其一定的破坏性。至于后面屠虐人口、吃人肉。这些现在看起来十分惊骇的事情,或许有黄巢个人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在当时都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这里并不是为了黄巢辩解,实事求史而已)。
伟大领袖***告诉我们,看事情要两分法,不能一刀切,黄巢这个人总体上来说,站在我们后人的角度上,他的革命性还是略大于他的破坏性的,我们应该给予他的评价就是一个英雄式的农民革命家。(评价这个东西,我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的正确和错误只有精确不精确,恰当不恰当之分,关键是看站在那个角度,站在那个阶级的立场上面。)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