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和刘仁恭却差一截,所以想要抵挡住汴州军很难。
不过在王郜的手下有一个谋士不这么认为,他给王郜说道:“当年刘仁恭三十万大军都没能打败我们,现在汴州军区区三万不足为虑,只要我们迎战,汴州军就会向卢龙军一样溃败!”
于是义武军五万大军和汴州三万大军在半路上遇见了。在王郜和他的谋士的分析中仅仅看到了数量的对比,比如当年刘仁恭三十万大军,王郜不足万人。现在他们有五万人,但是朱温只有三万人,这个仗不论是怎么打,看起来都应该是王郜赢。
但是结果却是,义武军被朱温打得大败,主力伤亡过半,战斗力不足两万。
这里主要的区别就是将领的能力和士兵的质量以及士气。
汴州兵刚刚打了胜仗,士气没的说。而且在长期战争中得到了充足的训练,所以单兵素质较高。再说军队指挥官,朱温战术指挥堪称精湛,他手下的大将也都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辈。在这些方面不仅仅完爆刘仁恭,更是远远的超过了王郜的义武军。
义武军主力不存,打下去也没什么悬念,最后只能投降了朱温,但是投降按照惯例一般那肯定是要忏悔解释一番的。
朱温对于进攻义武军的借口就是义武军和河东李克用关系暧昧,帮助李克用欺负其他的藩镇。用两个成语形容叫做:“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为了主持正义。他决定替周边的藩镇教训一下义武军。
而义武军的解释就是家庭关系不太好,社会关系过于复杂。因为义武军的前一任节度使就是大家在前面见过的王处存(和河中王重荣一起抗击黄巢,而且还数次邀请李克用勤王),他和李克用是姻亲,所以到了王郜这一代和李克用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义武军经常跟着李克用沾点便宜,李克用在前面吃肉,他们后面跟着喝点汤,李克用出点兵,他们出点粮。现在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能够归到朱温的帐下,以后跟着朱温混。
朱温自然是很满意,再说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