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
下面我们也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功绩,竟然能够让史学家们对于李嗣源的“劣迹”进行选择性的遗忘,而把大量美好的词汇都堆砌在了这个沙陀老头身上。
首先他的第一点功劳,就是杀掉小人和宦官,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的发展和滋生,宦官制度就是一个毒瘤,可以说李存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宦官惹的祸,所以李嗣源一上台,宦官全部解散,有罪的杀头,只要是干过坏事的,一律秋后算账。
又将盗掘唐朝陵墓的温韬和后梁降将段凝赐死,这又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举动段凝这个人善于钻营,不实干,李嗣源对他感官一直不好。
段凝开始被流放边疆,后来李嗣源可能觉得不够又将他赐死在流放地,这个小人最终得到了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大快人心。
对豆卢革、韦说这样的士族奸臣先是贬到外地当个官,随后将他们的儿子也都撤职,和他们一起流放,最后又贬为百姓,并且宣布永不录用,就算是以后有什么大赦,别的人能赦免,但是他们就是不能被赦免,但是不久李嗣源还是下诏赐死了他们,除恶务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后又命各地的节度使杀尽宦官监军,并迅速撤掉由宦官专任的监军一职,刚刚有点起色的宦官职业再次成了一个高危行业。当时,有数百名在洛阳的宦官在兵变混乱时逃到了山林中躲了起来,有的还出家做了和尚,很多都干起了隐居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人,李嗣源并没有赶尽杀绝,毕竟上天有好生之德,李嗣源当了皇帝之后,他一直觉得这是天命,所以干很多事情,也是比较相信天意的,并没有对宦官赶尽杀绝。
这一次,宦官基本上被诛杀完了。而对于比宦官破坏性更为强大的伶人,由于和李存勖一起误国,也直接就被杀戮殆尽,反正当时当时只要是叫得上名来的伶人,以及一些学徒工啥的,一个不留,直接拉出去砍脑袋。
虽然说,李嗣源的这一次行动灭掉了误国的伶人,百姓个个拍手称快,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我国传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