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见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仅凭这一点还是不够。
李嗣源对于民间的疾苦也很敏感,因为他就是贫寒之家出身的,他经历过苦日子,所以对于那些农民也是很同情的。
据说有一年的春天,李嗣源在宫中眺望雨后初晴的旷野,远处的山坡上原以为是羊的东西再一看竟是劳动的百姓。
看到这些李嗣源内心感慨不已,第二天他就亲自赶到那里,去看望百姓,和他们做了亲切地交谈,听取了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后来见到有父子三人一同拉着犁来耕地,李嗣源当时就命人赐他们耕牛数头,让他们用牛拉犁,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力气。
后来,李嗣源又经过调查发现,政府实行的铁器由国家垄断专卖的制度给百姓带来了很多弊端,就下诏予以废除。
诏书中说,各地由政府部门监制的农具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实用,刚刚使用不长时间,就破损难以使用了(其实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官府搞的东西没质量,但是价格还是很高。)。近期百姓虽然庄稼丰收,但物价很贱,这个原因就是价值规律,谷贱伤农,不用多说,大家应该都明白,百姓由于无钱买农具,以致于私自铸造,触犯了法律。
从今以后,包括农具和其他日用器物,准许百姓自己自由铸造使用,而百姓只需每亩交纳农器钱一文五分即可。各地官府所属的铸铁机构除了每年供应军需及其他器物所用的外,只出生铁,并按照现价每斤减十文出卖给百姓,就是熟铁百姓也可以自选。
原来一些官府的经营机构和官吏全部撤消。这样做,不仅是给百姓省了一些花费,更重用的是百姓自己铸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这对于农业生产所起的作用更大。以后,由于这项措施效果很好,后晋后汉和后周都继续推行,没有废除。
同时,李嗣源又命人为百姓挑选好的农具样式,让百姓照样铸造,进一步为百姓谋福利。有了最上层的体恤和支持,农业发展很快,几乎每年都能丰收,再加上没有战乱侵扰,中原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