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部下往前冲,一方面自己一个人在后面,他自己就不往前冲,还想着他的部下卖死命,这让很多人心生不满。
有了不满那就简单了,历史上重来不缺乏投机者,于是又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杨思权,这个家伙和李从珂内外联合,他对李从珂的要求就一句话:“事成之后,希望你能让我干个节度使。”
李从珂那时候已经是四面楚歌,别说是一个节度使,就算是一字并肩王,那也先答应了再说。于是李从珂回复了一个小字条,上面写着:“杨思权可为宁节度使”这就相当于一个承诺了。
杨思权得到了承诺,再攻城的时候,他利用军中的不满情绪鼓动大军反叛,赶走了张虔钊,这一支所谓的节度使联合征讨大军,很大程度上都是投机的产物,都想着建功立业,可是真要是拼命的话,很多人估计还是不愿意的。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张虔钊那边败了,随后其他的藩镇节度使觉得没胜的机会了,于是就开始新一轮的投机,又有不少人投降了李从珂。
一时间原本征讨李从珂的大军,变成了李从珂的大军,很多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柳暗花明又一村,李从珂从之前的必死结局,一下子恢复了过来。
他稍微休整之后,带着大军就跑到了西安,河中等地望风而降,李从珂的名气还是很大的,之前不跟着李从珂混,那是因为李从珂地盘小,兵少,没啥前途,现在不一样了。李从珂已经发展壮大了,具备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了,而且他们这些节度使也相信李从珂的能力,一定能击败柔柔弱弱的李从厚。
而李从厚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时他就震惊了,他不知道怎么办,而那些原先劝他打李从珂的那些人,现在也都蔫了,一句话一个点子也想不出来了。
无奈之下,李从厚只能和他的大臣商量着投降李从珂,李从厚当时是这么说的:“我年幼即位,把政事都托付给了你们,我和我的哥哥之间关系不错,但是你们却说他有二心,让我讨伐,现在打了败仗了,我看现在最好的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