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引契丹入中原的杨光远(下)(第4/6页)
请或者说恶性的忽悠着契丹进入中原的,其心可诛,其罪难赎。
契丹方面一直以来都对石重贵对契丹称孙不称臣的举动十分生气,但是他们内部也没有统一口径,到底打不打中原他们内部一直在纠结。但是就在此时他们得到了杨光远的消息,最终契丹方面还是决定发动着一次的战争,顺势进入中原灭掉后晋。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契丹开始准备南下,石重贵听说之后,也很有胆气就准备御驾亲征,景延广作为最高统帅也亲临前线。
当时契丹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南下,石重贵和景延广就在魏博一带和耶律德光相持,可以说当时后晋的局势十分的危险了,一但契丹方面突破了魏博的防线,随即就进入了黄河一带,黄河根本就是无险可守的地方,说起来黄河号称天险,但是事实上用处不大。
为了阻止契丹方面直接越过魏博等地渡过黄河和杨光远会和,所以石重贵派了大梁的军队防备在黄河沿岸,沿黄河而下看见契丹兵就要拦上。
结果在半路上还真的看见了契丹大军正在修筑码头渡口,准备渡过黄河直接和杨光远会和(这一支契丹兵并非主力),后晋的军队急忙进攻岸上没有防备的契丹军,结果契丹方面大败,至此杨光远想和契丹合兵的阴谋破产。
而耶律德光听到黄河上面战争失利,就和后晋寻求决战,但是在决战中契丹再次战败,耶律德光屁滚尿流的回到了北方。
契丹兵撤走之后,后晋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和杨光远的战斗,杨光远手底下的兵马不是很多,所以不能主动出击,只能据城固守。
杨光远靠着城里的粮食,坚守城池,他一直觉得奇迹会发生,他相信只要他能坚守下去,契丹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但是他在城中守了一年有余,还是没有一点契丹援兵的消息,但是城中的人能吃的都吃完了,相互吃人,人肉也快吃完了,这让杨光远感觉到不淡定了。
他曾经望着契丹的方向说了一句:“皇帝误光远邪!”这意思就是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