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他当时驻守在河东,兵强马壮,但是却是只扫个人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他仅仅把进攻自己契丹大军赶了回去,至于河北那边,他懒得管,更不想管。而石重贵的安危,是死是活跟他关系也不大(石重贵猜忌他,他和石重贵之间关系比较恶劣。)
杜重威带着大军,但是我们上面也知道了他这个人胆小懦弱,但是却是一个窝里横,纵观他在这一场战争中的表现,他干的做多的也是做出名的就是一件事:求援兵
他不仅自己找石重贵要援兵,而且还发动他在经常的关系,先石重贵建议调出援兵,结果这一下子就把整个后晋的大军全部掉了过去,就连石重贵守卫皇宫的侍卫基本上也掉去了,后方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防备力量了,举全国之力,石重贵全部交给了他这个最信任的姑父。
但是他没想到他的姑父却是想着背叛他,杜重威带着大军到了前线,但是一听说契丹兵来了。这几十万大军竟然退了,好吧,就算是不打,就算是时机不对暂避其峰,退上一段那也没啥,但是杜重威的退却不是普遍意义的战略性撤退而是一个大撤退。
但是在半路上还是被张彦泽劝住了,张彦泽和一干大将反复劝告杜重威可以和契丹一战,杜重威这才勉强同意扎营,而不是进攻。
本来契丹一看晋军停了下来都想撤军了。但是又看到晋军正在安营扎寨而不是和他们作战,于是急忙占领渡桥,抢占有利地位,准备和晋军决战。
随后杜重威还是发挥它的龟缩战术,坚决不出战,于是契丹就又顺利的把他们包围了。(可能契丹会觉得,和杜重威这样的人打仗,真是拉低智商。)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晋朝方面出了不少的大将自发出击,但是在占据优势的时候杜重威却不发一兵一卒前去扩大战果,等到一支孤兵被包围的时候,杜重威还是不发一兵一卒前去援助。
其实杜重威不出战是有原因的,他曾经派他的心腹到契丹方面和耶律德光谈话,耶律德光亲口说了:“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