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不会演戏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5节(第5/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递员不停的派送……到了今天再看,张敏明的整个人生,巅峰就在那一年了,他现在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却难说是一个成功了的歌手。

    但是,张最怀念的,仍然是唱《我的中国心》那一年,他把同一首歌唱了又唱,想回到万人追捧的时候。那是比挣了钱更大的快乐。

    ——荧幕上播放着方沂抬头的那一刹那,他背后是清冷的月光,以及纷飞的银杏叶,这一幕完全击中了东洋人的集体记忆,是一种称之为“物哀”的浪漫化情绪表达。在几大电视台的直播下,此时相当一部分人都忘不掉这个画面。

    千禧年,东洋有报社对全体国民发出评选“你心中最伟大的文学名著”,参选的包括《万叶集》、《我是猫》、《罗生门》、《雪国》、《源氏物语》等等;原以为需要再争论一番,因为各时期有各时期的代表作,文学上的东西更是很难分出高下。

    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源氏物语》以碾压的票数当选“最伟大”一名,而这本书,就是东洋人“物哀”情绪的集大成作。在我们大陆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等诸多原因,从来不认为纯粹的感情文学可以和鸿篇巨制相比较,即便是最表达感情的男女之事上,也要以体系严密的道德伦理、哲学观念等为支撑,呈现出较为整齐的情感取向——央戏每年都要排练《雷雨》,但这一部话剧,实际上是在借男女之情,比喻旧时代对于人性的压抑。

    即便是《红楼梦》,但凡研究的稍微高深一些,也不会浅显的谈贾宝玉和诸位女生之间的情感纠葛,而是从教材开始,就把立意放得高远,说这是一本以家族兴衰反映了时代变迁的文学巨著。《红楼》不是没有写感情,不是写的不真挚,只是大陆人更愿意用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甚至先入为主的找问题。

    这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但东洋人不是这样。也许是幕府统治时期太过于压抑,或者是地震带的岛国人天生更加敏感,受“物哀“观念的影响,“情“字呈现出压倒一切的重要地位。东洋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