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大部分还有编制,还是科班,还隶属于某某文工团的时候比较多见,大家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是同事之间的一种交流。
嘿!你小子干得真不赖!
比如陈恺戈接到桂省制片厂的任务拍摄《大阅兵》,并圆满成功之后,就得到了单位对陈恺戈同志的感谢信,不仅仅如此,在京城这边组织参观的小学生们也被老师勒令写了观后感,写的特别好的,还寄送到了陈导手里。
小学生们应该不太爽,搜刮了些套话凑够了几百字交差,但是当陈导看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很舒服的,有暖流击中他,毕竟陈导读书时人丑而自卑,渴求人认同,而他的世界却也年轻过。
方沂现在也是这样,他把一整封信当场拆封,并看完,看到结尾说:
“以前总是想,外国电影里面的装备耀武扬威,可我们自己的东西老是没有宣传途径,我心里看多了不是滋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想……”
“今后,我也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就像方沂导演你一样,发光发热,成为像你一样的楷模。”
写的很朴实,但确实让方沂感动,他甚至忍不住放下信,稍微缓了几秒钟。
郭凡瞪大眼,上头了,说:“我好羡慕你。”
“你羡慕什么?”
“都羡慕,票房、技法、外貌……但最羡慕的,可能还是得到了别人真正的喜欢,我说的不是被媒体操控下的,那种肤浅的喜欢……而是看了作品,感受到‘你’之后的喜欢。”
方沂轻笑道:“说不定你有这一天的。”
郭凡摊手:“没关系,我才三十一岁,我还是青年导演嘛。”
《重返十七岁》主创都在现场,其实在这个场合中,靳冬虽然收到的赞誉不如方沂多,但他是最动容的。靳冬是个富二代,但是演戏生涯中,和在场其他人比起来,甚至和柳蜜比起来,都要艰苦得多,使得他比较注重塑造自己形象。
而梭哈主旋律剧在这年头不是好选择,没路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