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不会演戏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2节(第5/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性,要用百分之一的设备,养活那百分之一的人,不要临时抱佛脚;电影工业化说了很久,影视城影视基地修得到处都是,但人才队伍的培养并没有跟上——我们今天聚集到这里讨论,表达我们对行业的预见性,不是因为这足够简单,而恰恰因为这足够困难……”

    念到了稿子上最后一句话,“引入新鲜血液,人才队伍的培养迫在眉睫。”

    他点了点头,下台。这期间很安静,韩三坪看这些人不识趣,站起来鼓掌,接着几个年轻导演也哗啦啦拍手,又蹦又跳,带领着全场人形成掌声浪潮。

    实际上毛病有一大堆,只是院线分成,交税这些直接关乎钱的,年年都有老家伙去撕逼,轮不到他出头。

    韩三坪接他的位置上了场,把这当做自家客厅,又是放vcr,又是插伴奏,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后排的宁昊摸着道爬到方沂旁边,问他:

    “方导?”

    方沂转过头,宁昊咧嘴笑,给他竖了一大拇指。

    两人攀谈起来,说的是无人机的事情。

    “你那新上市的设备不错啊,aceone是吧,现在都成剧组标配了。稍微有追求点的演员,也会买个来看看效果,找机位……我说最大缺点是不容易买到。”

    “抬爱了。”

    “不知道我作为深度用户,可不可以提一些要求啊,看看之后有条件实现不,方导……”

    宁昊提到的是手持摄像头。

    这种东西多用在一些艺术片子,可考据到的是德国20年代最先使用:把摄像机绑人身上,拍摄一个醉酒后的镜头晃动效果。

    五六十年代电影界理论大革命,视效得到爆炸性的发展,镜头有规律的晃动意外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于是广泛运用于要产生临场感、冲击力的片段。比如说《集结号》里面,男主谷子地在战场躲避流弹,迈开腿狂奔。这时候提供画面的镜头也跟着晃,再配上谷子地上气不接下气的喘,给人感觉就很逼真。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