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当时选人演《山楂树》也差不多,我记得是整个京城表演院校走遍了,没有合适的,最后找到了个来考试的高中生……”
卢川就点头,“你说到电影工业化,其实像选拔演员这种过程啊,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工业化——我们和好莱坞不一样,有些东西非得导演亲自出马才行。比如你搭个组,你让那些大牌演员来试戏,副导演编剧这些坐上面提要求,那人大牌演员就觉得你在侮辱我,你脑子有问题……”
他给方沂大倒苦水,“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以前我一个电话直接找得到演员,我们约个地方喝点酒,吃东西,了解档期,然后就把这个事儿定下来……现在不是的,导演没有直接和演员沟通剧本的渠道了,我要见到一个演员,得经过四五个乱七八糟的经纪人……”
最后下结论,“说实在的,没有感到电影工业化的好。”
卢川这人虽然业务不行,但不和方沂对着干。方沂就宽慰他,“不能因为火车一开始跑得没马车快,就说火车不行。电影工业化的参照物就是好莱坞,好莱坞就是这样,各司其职——选角有选角导演去负责,你是正导演,你起码得两三轮之后再抽时间参加。”
卢川楞道:“但是,你这样导演的地位就降低了,不是吗?”
“如果一个剧组达到了几百个人,甚至于几千个人——”方沂挥手止住卢川插话,“事必躬亲是不可能的,导演的地位不是靠大包大揽来的。”
卢川终于懂了,脱口而出:“方沂,你和我们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
卢川不答了,心中想你这不是扛红旗反红旗吗?你这样搞,最后导演也成了工具人了。
电影还是导演的个人表达吗?
导演的地位,就是靠领导全部得来的呀。
他这话不敢讲出来,憋心里,等配音结束后,口头上一直夸方沂配音配的好。急忙忙的回到家,给他做编剧的老资格父亲打电话,说了今天这么一回事。
-->>(第4/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