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女战友怎么样?女战友也是战友,也是战友情。符合史料,也符合艺术性。”
其实这类矛盾很好解决,三人都想到了一处:添加一个护士角色。
在战场上,护士并不像大多数文艺作品那样总是处于后方。事实上,由于当时朝战初期志愿军恶劣的作战条件,护士常常要扛着枪林弹雨,冒死把受伤了的战友拉回来,甚至是就地包扎。
1956的电影《上甘岭》是一部精彩的战争片,全片描述志愿军某部八连在坑道内,与美军浴血奋战,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危险,战士们最终坚持足足24天,等到了中朝联军的大反攻。
那么这部片子最出名的片段是什么呢?
是激烈无比的战斗,还是战士们的慷慨就义……都不是。电影最出彩的片段,是敌人进攻的间歇期,一个宁静的时间里,坑道内的卫生员王兰为了鼓舞士气,唱起了歌谣: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
当一个故事残酷的时候,温情就让人难以忘怀,当故事温情的时候,残酷就取得了同样的地位。
护士,必须要一个护士角色。不要太漂亮,央戏的,邻家女孩风格。
方沂脑海中想到了一个人,于是掏出手机发了条短信。
会上还讨论了其他事情,比如这种大规模的战争戏需要经验老到的爆破道具组,来的可是真家伙,是“热爆炸”不是“冷爆炸”,这是共和时代当前欠缺的,可能要引入外援。
国内擅长爆破戏的主要集中在港地和原先的一部分制片厂老人,方沂要尽快联系到这些人。
另外,所有演员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不要求变成神射手,但起码表现出某种纪律性,绝不能在镜头前罕见驼背、腿脚不利索。
片中各种战术行动必须尽可能符合史实,必要时甚至得请求组织,找现役士兵担当替身,方沂要把解放军步兵班组突击
-->>(第6/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