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不会演戏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2节(第6/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稍微有一点自主性,甚至于表现得很强大、很能打——对敌人的塑造,也是商业片成功的关键。

    如果给一点尺度,给到什么程度?

    这很考验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把握,而且也和时代的发展有关。

    在这个事情上众多主创都很有发言欲,争论不休,而且演员和创作者的意见相反,立场不同。

    要方导来调停,当裁判。

    五六十年代许多经典战争片,和今天战争片的一个区别就是,对于敌人的塑造。当时的片子里,正反方一般都显得脸谱化。好的很好,样样都好;坏的很坏,滑稽、出洋相的坏。

    东西方都这样。

    那近年来有所区别了,所以演员们希望有所突破。

    靳冬表示:“《辛德勒名单》里面,德国人也不全是坏人;之前还有个美国导演,从美国人和日本人两个角度拍摄过太平洋战争……我认为把敌人塑造得复杂一点,不影响电影评价。”

    陈建彬更进一步:“如果敌人太糟糕,可能显得我们也不中用。正因为打的不轻松,所以才有价值。苦难辉煌嘛……苦难才塑造的辉煌。”

    演员们大体上是支持给反派发挥空间的,因为这样他们也好演戏。对手都是些菜比、泥人,我怎么发挥?

    到了创作者这边,就正好相反。

    郭凡直言:“给反派表演空间是险棋,我不是说不可以,但不适合我们的电影。”

    方沂:“你说说原因。”

    “我们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我们预计拍出来有多长的时间?九十分钟,一百二十分钟?最多不会超过一百四五十分钟吧。《辛德勒名单》有多长?三个小时。他们拍了什么大规模战斗?他们拍的比我们少得多!所以他们用于塑造反派的空间比我们多……”

    “电影得取舍,面面俱到要不得。”

    “朝战不是骑士对决,君子之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是你死我活,命运攸关的战争。”

    那军事

-->>(第6/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