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336-337)(第2/17页)
年收复河套之前似乎朝中对王襄敏持重之
说颇有非议交相弹劾即便后来一战功成安定西陲王襄敏也是有功不赏
为白恭敏等名臣所抑此做何解?」
这些事间隔不远王守仁也不能否认皱眉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
待七年期。
王襄敏正是不畏人言初心不改才有后来横刀跃马驰骋沙场之功。
」
「小弟以为不然若非幸遇伯乐纵是绝世良才怕也就此明珠蒙尘李广
难封。
」
王守仁眉头皱得更紧「贤弟是说——汪直?」
丁寿轻笑「何止一个汪直王襄敏初若不逢汪直何以有威宁海之功;后
若不依附李广怎有贺兰山大捷……」
「便是当年的王靖远也是借王振之力才有麓川之役换来数十年的南疆
安定。
」
丁寿笑意更浓。
「依你所言大丈夫必要依附中使才可建功立业?」
王守仁一声冷笑。
「依附内宦未必成事可仅靠左班坏事十之八九。
」
丁寿理所当然道。
见王守仁要出声反驳丁寿立即抢声道:「非是小弟偏颇伯安兄细细算来
汪直遭贬朝臣隐瞒大同败绩真相将王襄敏夺爵除名逼得他险些自尽;李
广身死科道言官劾其党比一代良将最终饮恨而终;当年主张退兵安南力阻
征伐麓川的岂不正是内阁三杨。
」
「当时北虏猖獗国用不足三杨也是无奈之举。
」
王守仁觉得应该为那三位老前辈说句话。
「或许吧可造成那番局面又是谁人之过呢?」
丁寿眨眨眼睛诘问道。
「难道全归咎于三位前辈这未免欲加之罪。
」
王守仁
-->>(第2/1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