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下(第四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天下】(372-373)(第6/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番今古奇谈青年挢舌不下暗道真是奇哉怪也故事如此缥缈曲折实不知是真是假。

    自然是假的丁寿瞪着眼前青松掩映下朱红雕墙的一派丛林咬牙切齿。

    注:《明史·刑法制》说登闻鼓“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可翻翻明实录为点小事击鼓的真不少有小吏因为妈死了要守制吏部尚书不听击鼓诉冤的;有县令贪赃认罪但认为量刑过重乞求怜悯的总之各情各类基本上大明皇帝也都满足了敲鼓人的愿望所以感觉这个‘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有点我大清‘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不得击的影子。

    有一种说法说明代登闻鼓自宣德以后便流于形式《明宣宗实录》记载:‘值登闻鼓给事中年富奏:重囚二十七人以奸盗当决击鼓诉冤切详各犯临刑畏死烦渎朝廷不可宥。

    ’蛐蛐天子的答复是:‘登闻鼓之设正以达下情何谓烦渎自今凡死囚击鼓诉冤者必如例录情词以进令法司与辩若蒙蔽及阻遏罪直鼓者。

    ’永乐皇帝还担心只京城的登闻鼓不足以下情上达‘京狱有冤者得击登闻鼓自陈彼在数千里外或有冤狱自陈难矣’相对应的是天启首辅朱国祯对登闻鼓的看法:‘大约奏者不真真者又不能奏而不能穷究其实者即不设可也’(朱国祯《涌幢小品》)所以说不是皇帝不想要登闻鼓是这帮当官的不想让皇帝知道下面事即便流于形式这锅也背不到朱明皇帝身上何况比起形同虚设的大清登闻鼓仅《武宗实录》里提到的便有好几处。

    《大明律·诉讼》擅入午门长安等门内、叫诉冤枉奉旨勘问得实者、问罪、枷号一个月。

    (登闻鼓设立在午门和长安右门外没事往门里面闯是要上枷的)

    最新找回4F&am

-->>(第6/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