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这鸡、猫、狗也是墩台配置,有口粮的。
”丁寿顺着他目光看去,正是存放杂粮的土瓮,原来那些不是给人吃的,还真是世风日下,人不如狗!“你们每月带多少口粮来?”丁寿好奇,既然不关给行粮,这些守军只能从自己月粮中省出这口吃食了。
“每月那四五斗杂粮,给家人留口边食都不凑用,能带来多少!”刘大通叹了口气,“小的倒是清闲了。
”“只有这么点?一直都是?”丁寿不可思议,亲眼目睹墩军辛苦,生死只在瞬间,这月粮竟还不如普通边军。
“西厂汪直巡边时,曾上奏朝廷,将墩军口粮增至一石,成化二十二年宁夏巡抚崔让奏言各边仓廪空虚,难以支应,请改回原制,减为四斗。
”周尚文虽末守过墩台,对西北一些奏章变故却知之甚详。
难怪汪直屡建边功,人家是真把边军劳苦放在心上,替人着想,士卒自然用命报效,如刘大夏那帮鼠目寸光的大头巾,满口仁义道德,什么‘中国之于夷狄在谨大防,不贵于小利之得’,什么‘存中国之体,亦可示结纳之恩’,知道个屁,当兵的连进取之心都没了,缩在墩堡里当鹌鹑么!怪不得近来越来越多的墩军不再将守墩烽火当回事,丁寿腹诽。
“边军之苦,莫甚墩军。
本官今日知晓了。
”丁寿慨叹。
“大人过誉,小人不敢,其实腹里守墩还算清闲,平日闲暇还可编织网巾换钱,也可贴补一二,比不得边墩弟兄凶险。
”张钦谦辞陪笑。
丁寿一笑置之,扫了眼地上鞑子首级,“这是你们割取的?”“是,难得有几个面目清晰的。
”“本官看这几个鞑子碍眼,与你们打个商量,将人头卖与我如何?”丁寿此话一出,张钦等人面色大变。
边军将领冒功之事太滥,经常以买首级的借口,将部下首级功劳充为自己或亲族子弟所取,籍此升官受赏,再随便给兵士三瓜两枣打发,兵士若不愿
-->>(第37/4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