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才开口陈曦就大声打断道:“陛下别”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他赶紧鞠躬行礼道:“陛下,贫僧知道陛下您一定知道此句的正确读法,但还请给百官们一个机会。”
看着陈曦认真的眼神,李世民明白这里面肯定有他还不明白的东西,所以他点了点头,沉默了下来。论语的这一句是古代和现代翻译差别最大的一句话,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就是因为断句的不同导致理解的不同。如果李世民说出了错误的断句,那陈曦哪里敢去纠正他正确的读法?他又不是魏怼怼。
群臣们很快就讨论出来了方案,前面一句自然是没有什么争议,后面一句话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是错误的说法,也是古代一直以为正统的说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以房玄龄为首的也不是正确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也有少部分人的说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唐朝的儒学还没有招到荼毒,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说法都有,李世民也大为惊讶,他从来没想过在小小的一个朝堂之上,在场的官员可以说都是当代大儒,却对看似简单的一句论语有着完全不同的三种解读,难怪陈曦不让他参与进来,这是在为他的面子着想啊。同时李世民也想明白陈曦的用意了,他轻轻地咳了一声,争论的群臣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他这才开口说道:“玄奘,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知道标点的重要性,我看你写了六句,这是否代表你认为这句话有六种断句方式?以及六种不同的意思?”
陈曦点点头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陈曦说完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拿起毛笔,先在面对李世民的纸上加上了标点断句,然后在面对群臣的也加上,最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
-->>(第18/2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