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 战后重建的洛阳和唐朝的农业(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庄稼,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让那户百姓感到十分奇怪,不知道这人是怎么了。

    但是张全义根本不在意,把这一家人叫到跟前,先是问了他们的情况,随后重重赏赐了这一家。

    后来整个洛阳的人都知道张全义这个人的性格,他不爱声乐鼓舞、不爱美人美食。偏偏钟爱长势喜人的庄稼。所以当时在张全义手下,“想要升官发财,就要好好种地。想要美妾娇妻,需要好好种地。想要扬名立万,还是好好种地。”

    在张全义这样大力度的促进下,洛阳的的农业恢复和战后重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数年时间甚至居民富庶程度还超过了之前。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到处都是流民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不知道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的唐末,已经算的上是梦想中的乐园了。

    张全义执政一方造福一地,无论他这个人此前和此后做了什么,但是我觉得在评价这个人的时候,能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他在洛阳组织农业恢复发展的功绩,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

    说了张全义在洛阳的事迹,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唐朝的农业发展情况。

    在隋朝的当时全国有将近九百万户,但是等到唐朝建立,还剩下二百多万户。当时为了恢复和促进农业的发展,朝廷实施了均田制。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人口,把天下的土地分给百姓,让百姓进行耕种,然后上交一部分收成。在这里土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一般的成年男子能够分到一百亩田地,其中八十亩属于国家,称为分田,剩下的二十亩则是个人的永业田,个人死了之后可以继承和转卖,但是分田只能经营但是不具有所有权,户主死亡则收归国家,重新划分。

    均田制下正常的成人能够分到一百亩田地,商人减半,道士和僧侣能够分到三十亩,尼姑等可以分到二十亩。

    这里我们要了解,为什么给和尚道士还有尼姑也要分土地。唐朝的时候,佛教的地位开始逐渐提高,这一点大家看《西游记》里面所描写的就可以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