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 李嗣源的改革(下)(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面减少了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为百姓增加了一个生计。

    李嗣源为吸取李存勖吝啬导致兵变的教训,经常赏赐军队,因而国库紧张,他就命孔循担任租庸使,适当增加了一些税收,将酒曲实行国家专卖就是增加收入的一项措施。

    但孔循却很严酷,按章办事,执法严格,可以说没啥人情味,不论私自造酒曲多少都一律处死,因为在当时的法令上面就是这样规定的。

    李嗣源看到这种结果,非常不安,这都是杀孽啊,于是就下诏予以废除,让民间自由酿造,然后交纳少量的酒曲税。

    和五代时期的其他皇帝比起来,李嗣源还是非常顾念百姓利益的,还能知错就改。五代时期在历史上以法律严酷和刑罚残酷而出名,对于私自贩卖食盐和酒曲的,有的一斤就要处死。

    刑罚也是有断舌、断筋、折足、腰斩、凌迟(我们常说的的千刀万剐,这个刑法一般认为就是五代时期兴起的。)等酷刑。乱世之中,李嗣源的一些爱民便民措施就显得很可贵了,所以才称其为明君。

    除了爱民,调整法令政策之外,他还严于律己,“好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他厉行俭约,节俭不求奢华。

    李嗣源在修宫殿的时候,非常节俭。当宫殿刚刚建成时,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红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彰显皇家威严。

    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但只求宏伟壮观即可,不求华丽。”和李存勖比起来,李嗣源显得非常简朴,也非常明智,一方面国家没钱,另一方面花钱的地方多,这一块说多了又牵扯到了古代的税负,这一点后面会讲,但是引起古代国家很庞大,经济很繁荣,但是税收了了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税基出了问题,这后面会详细说。

    还有一次,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来献马,这是典型的要实惠不要面子,那些虚无缥缈的面子,李嗣源觉得可有可无的都不搞了。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